Friday, August 1, 2008

世界文化遺產-喬治市

林玉裳:喬治市入遺帶動旅遊業‧檳人須協力保護古蹟

(檳城)喬治市申遺委員會委員兼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者林玉裳說,喬治市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可帶動相關旅遊業,但要保存和維護遺產工作不容易,因此大家應協助和配合,一起保護喬治市。

很多本地人不知道遺產區範圍
她說,很多本地人都不清楚喬治市遺產區真正的範圍,都以為觀音亭街和龍山堂邱公司附近一帶才是遺產區。

“遺產區不只限於觀音亭街和邱公司一帶,從依恩奧酒店、時中分校、海仔墘到社尾,都是喬治市遺產區。

“遺產區有分劃中心區和緩沖區。中心區有台牛後、姓氏橋、萊特街修道院、舊關仔角、碼頭、沓田仔街和新街,緩沖區則是依恩奧酒店、愛情巷、時中分校、海仔墘和社尾。


遺產區有4655房子

“整個遺產區裡共有4655間房子,包括中心區2344間和緩沖區2321間。”

她週五(8月1日)晚出席由易學堂和愛FM聯合打造的電台節目《鄉音考古.思想起》民俗演講之《世界文化遺產-喬治市》分享會上,這麼說。


她說,喬治市文化遺產的獨特性,就是涵蓋了多元文化和風格的建築特色。無論是西洋、馬來、廣東等建築,都聚集在喬治市內。

星洲日報/大北馬‧2008.08.02

Wednesday, July 30, 2008

槟城古迹 百年沧桑


作者:黄向京 2002-01-20


龙山堂屋檐华丽壮观

张弼士豪宅“蓝屋”

战前街屋斑驳沧桑

阳光下的“蓝屋”

槟城的五福书院


  上个月到槟城游玩时,发现当地的古迹很有魅力,两个民间发起的组织在推广古迹保留意识和修复工作方面也做得不错。

  原来槟城州政府已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呈报告书,申请当地古迹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但由于古迹面貌这一两年有了颇大的破坏,还有更大的潜在破坏要来,古迹保存工作者不表乐观。

  去过槟城的人,大多会感受到槟城的古意盎然。古迹建筑,是海滨胜地和街边小吃之外,槟城的另一个重要宝藏。

  最好鸟瞰槟城整个城市景观的地点是65层楼高的光大大厦(Komtar)。从乔治市的最高地标俯瞰,整个槟城几乎由“战前街屋”构成,灰红的瓦交织成一片,古色古香,展现一种丰富多元的南洋建筑风格。

  这个集中了全马三分之一战前建筑的城市,俨然散发一种悠闲的小镇风情,不逊色于马六甲。

徒步游览悠闲自在

  最好游览槟城的方式是走路。坐一下三轮车兜转兜转,符合这样的英殖民地时空场景,另一个最悠闲自在,也最能够有所发现的方法是徒步。

  漫步在富有19世纪英殖民地色彩的街道上,各式古建筑(如:英印式、印度马来式、早期店屋式、新古典式)在朝阳或落日晖光中,散发满身苔痕、斑驳沧桑的本来面目。时间也仿佛凝固不动。

  值得注意的是,这方圆不过41平方公里的乔治市,不是展示给游客看的“恐龙活标本”,而有居民生活其中的浓厚气息与氛围。

  这样的游览,令人不由得感慨,在新加坡,古建筑一经油漆,往往新得不成“古”形。古迹保留或修复一大忌讳是:把生活其中的居民“赶走”,翻新成供外国游客参观的博物馆、纪念品店,切断了生活源头,徒留观光味。

  十多年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区域主管曾建议槟城和马六甲,申请列为世界文化遗产(World Heritage)。多年过去了,槟城州政府的申请还停留在纸上作业阶段。据了解,槟城是以“有独特历史氛围的港口城市”角度来申请,但因为槟城的古迹面貌这一两年有了颇大的破坏,还有更大的潜在破坏要来,古迹保存工作者都不表乐观。

  槟城大部分古迹能保存下来,处于历史的偶然。马来西亚政府在1966年制订了“屋租统制法令”,压制屋租调高,屋主因修复经费无着,只好任其原封不动。

  当这个法令已在1999年失效,租金提高后,可能会导致不少居民自愿或“被迫”迁出,许多发展商想把这些街屋装修成店面或消闲场所,街屋承受了很大的发展压力。要古迹,还是要发展,又是现代与传统之间拔河的老掉牙课题,再度获得关注。

  槟城州政府的申请书中提呈:保留乔治市一带占地约193公顷,以及周边265公顷一带建筑的计划,但因占地大,牵涉面太广,包括发展商、屋主和政治组织之间的“利益角力”,能否成功,难以下判。

古迹保留 民间组织有心推动

  不管申请结果如何,槟城有两个重要的非官方组织,多年来努力推广槟城古迹的保留与修复工作。

  本地建筑师赖启健这几年经常去槟城,与当地古迹保存工作者频密交流。他受访时说,与新加坡相比,槟城的非官方组织与兴趣团体比较“有心”,关心古迹的发展,也较参与古迹保存的决策过程。张弼士故居博物馆就是由几个华商以高价买下,用私人力量修复成的。

  赖启健说:“也许这与政治情况有关,新加坡是个城市,也是国家,而槟城已失去了港口的地位,由吉隆坡取代为马来西亚的首都。新加坡自建国以来,要面对的是国小无腹地的问题。马来西亚则花费较多精力发展吉隆坡与新的行政中心,因此,槟城的古迹得以保存。我认为,如果新加坡处于槟城的位置,发展也不会那么迅速,面积那么小的城市国家要照顾到的各方面问题很多。”

  目前槟城推动古迹保留活动力最强,也最老字号的是“槟城古迹信托会”(Penang Heritage Trust)。它主要是由一批受英文教育的专业人士组成,包括律师、医生、建筑师。它和槟城官方政府有相当密切的联系。你到槟城旅游局索取的“古迹路线图”,就是该信托会的出品。

  该信托会成立15年,每年主办了不少讲座、活动,推广古迹保留的意识。最近一次的讲座主题就是“槟榔屿华人事迹学术交流会”,今年4月还有大型的讲座“槟城故事”。会员中有一些是来自新加坡的外籍人士,经常上槟城出席古迹信托会的讲座与活动。该会1998年开始在观音亭后面(Stewart Lane26A号)的店屋办公。详情可上网:http://www. pht. org. my查询。

  由于会员大多不谙华语,在华人社群聚落的活动施展不开。而槟城有大部分的华人移民人口。上个月参观张弼士故居时,馆内导游讲解就是古迹信托会的会员,讲解与馆内文字说明仅限英语。除了牌匾,不见一个汉字,不免感到遗憾。

槟城民间组织 推动古迹保留

  5年前由一批留学台湾的年轻人回国办起“南洋民间文化”,弥补了这一空缺。建筑设计师陈耀威、黄木锦(毕业自台湾成功大学建筑系),和广告人朱志强(文化大学广告系)是发起人。他们在异乡住了10年以上,陆续听到来自家乡的召唤,纷纷归去。回家以后才发现家乡的美,家乡的建筑更需要保护。

  之后,陈耀威、朱志强和张艾力租下一间旧屋当工作室/活动会所,取名“50号人文空间”。从幻灯片欣赏会开始,分享在台湾的经验,主办讲座,谈“天公坛”,谈“邱氏宗祠”等,唤起周遭居民对建筑与社群的关怀,后获媒体的注意、参与,把信息推广出去。至今主办超过30多场大小人文活动,获得居民的积极参与。

古迹保存结合社区凝聚力

  “南洋”活动最大的特色,是在乡村瓦解的今天,试图在城市里头建立社区的认同感。

  深受台湾蓬勃社区活动影响的朱志强(34岁)说:古迹保存与否,与居民生活紧密相关。若紧系民生的空间消失了,古迹的生存自然备受威胁。居民搬走了,老房子会更迅速剥落颓唐。

  当乔治市社尾万山(菜市场)被迫迁,“南洋”联合其他艺文团体办了“我爱社尾”活动,通过各种艺文媒介对大家熟悉的菜市场说再见。

  农历新年前夕,他们在古建筑(如龙山堂邱公司),或街道(如:南华医院街、爱情巷)举办大型活动,也四处派送张挂春联,让古迹旧街与节庆活动结合,让居民过个不一样的农历年。朱志强说:“活动过后,有居民会说,下次再来这里办活动哦。”

  事实上,每一场活动过后,他们就与那条街的居民熟络,碰面时有闲话家常的亲切感。去年在观音亭前主办的贺新年活动,就吸引了约6000人参与。

  当陈耀威带记者去参观还在修复中的“龙山堂邱公司”时,住在附近民居的中年妇女迎面向他打了招呼:“陈先生什么时候上我家做家访?”

  邱公司附近一带有百多户民居,能不能够保留下来,关键就在居民身上。陈耀威认为,“南洋”的活动多少推广了古迹保存的意识,“若政府现在要砍一棵树,也要想一下。”

  热情、实践力强的朱志强说:“只能说,我们做到了以民间而非官方的角度来办活动。台湾的经验告诉我们:民间的力量最为强大,台湾大地震过后的力量主要也来自民间。下一步的工作应从自己所住的社区开始,从中搜寻社区内古老行业与史迹,加强社区凝聚力,从中对自身的文化感到自豪。”

  今年初他们新辟公共空间,是位于大街83号的“清荷人文空间”,预料会扩大社区居民的参与,让对土地建筑与文化的感情自然萌芽、开花结果。

翻修改造 叫古建筑太沉重

  43岁的建筑师陈耀威,迷恋建筑已到了(周围人说的)“大老婆”的程度。他有这样一个“坏”习惯——总是随身携带数码相机,穿梭大街小巷,做古迹调查记录,或找耆宿访谈,去到哪里,总对周遭的建筑有点意见。“那个建筑柱子比例不对”、“那个颜色难看”……摇头可惜之余,不善言辞的他,甚至忍不住走进街屋,跟屋主建议:外墙还是漆另个颜色比较好。

槟城主要古建筑:
  1.康沃利斯堡及海滨(Fort Cornwallis & Esplanade)
  2.市政厅大厦(City Hall & Town Hall)
  3.圣乔治教堂(St George Church)
  4.槟城博物馆(State Museum)
  5.张弼士故居(Cheong Fatt Tze Mansion)
  6.E&O酒店
  7.观音亭(Goddness of Mercy Temple)
  8.印度庙(Mahamariamman Temple)
  9.吉宁甲必丹回教堂(Kapitan Keling Mosque)
  10.赛·阿拉达斯故居(Syed Alatas Mansion)
  11.孙中山槟榔屿同盟会基地(Dr Sun Yat Sen's Penang Base)
  12.亚齐回教堂(Acheen St Mosque)
  13.龙山堂邱公司(Leong San Tong Khoo Kongsi)
  14.谢公司(Cheah Kongsi)
  15.五福书院(五福堂广州府会馆)
  16.福德祠(大伯公)
  17.鲁班古庙


推动古迹保留的民间组织:

  ▲槟城古迹信托会(Penang Heritage Trust)
  ★清荷人文空间(大街83号)

  “爱之深,责之切”,陈耀威写过不少文章指出古建筑修复的问题,也成立“陈耀威文史建筑研究室”,全心投入古迹修复顾问、建筑文化研究及绘测工作。

  他认为,在马来西亚,华人寺庙会馆因都市计划发展被迫拆除鲜有所闻,最大的破坏是来自人为的无知翻修改造。由于每隔三、五十年古建筑得修复一次,如何正确地修复变成很重要的一件事。

  因人为的疏忽与无知,战后不少华人建筑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在面临重修、扩建或增建时,往往业主没有谨慎处理,而以简单化、现代化或北方宫殿化等,把珍贵的历史建筑、文物弄得不伦不类,甚至面目全非。最遗憾的是拆除改建新大楼。

  陈耀威指出一般古建筑修复所犯的典型错误是:使用现代钢筋水泥、铺贴现代瓷砖、改铺宫殿琉璃瓦、使用现代化学油漆、任意改变色彩、简化原有装饰,真叫传统建筑“太沉重”。案例有:槟城极乐寺、太平广东会馆等等。

  曾参与新加坡双林寺修复与增建的陈耀威,引用中台古迹保存观念说:“古迹修复的最高精神是‘整旧如旧’,原物百分比保留越多,价值越高,应该让这些古迹‘延年益寿’,而不是一味的‘美化、扩建及重建’,使它‘焕然一新’。”

  另一方面,当地传统建筑维护和修缮面对的客观问题是:法令不足,被列为古迹的多是政府建筑,很多华人传统建筑没被列入古迹受保护;政府单位也缺乏华人古建筑专家来鉴定华人建筑的好坏、年代与风格流派;政府缺乏一套严格的审查制度和执法人员来监督古迹的修复;业主对古迹缺乏认识;缺乏经费,用现代方法去修复古迹,或让较差的承包商随便修,造成无可弥补的伤害;当地缺乏古建筑匠师与材料;缺乏古建修复专业建筑师、专家。

  不过,陈耀威也指出,90年代以来马来西亚与新加坡有些寺庙宗祠的所有权者与管理者也意识到正确维修古迹的重要性,找到适当的专家和承包商,更用心修复文化资产,如:柔佛古庙、槟城的龙山堂邱公司、天公坛鲁班古庙、新加坡的双林寺、天福宫等等。这是来自民间的自律自发力量,诚为可贵。 

本文轉自:http://travel.zaobao.com/msia/pages/penang200102.html

Wednesday, May 21, 2008

宋豫人 訪 易學堂


咱暈宋豫人戊子南巡第十四次報道(槟城交流)

呵呵...到了槟城后.依约与当地著名华人学者/作家/主编张少宽先生.易学堂堂主郑锦华先生.文史建筑研究室主持人陈耀威先生等就华人在槟城历史沿革与现状以及华夏文明的多角度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气氛融洽.收获颇丰...呵呵...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陈先生在介绍槟城与华人概况以及历史沿革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郑先生在介绍汉服及救族运动概况与意义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Sunday, April 6, 2008

清明演祭

這些人在搞什麼鬼?一早來掃墓祭祖的人們看到,不免如是疑問。

4月6日,檳城峇都眼東福建公冢亭內,一群年輕人撒金紙在地上,宣紙墨字散落四處。一側,紅白布條自高梁垂下,篆書大字隨風晃動。布條底,一把象征權位的炭焦椅子獨立,甘文煙從底下裊裊升起。

赤腳,緩步,吹簫,屐足;兩千年多前介子推的清明詩飄動在屋檐下,繞梁且在觀眾心里不斷回響……但願主公常清明……勤政清明復清明……。

此清明節清早,愛FM《鄉音考古,思想起》、三清慈愛福利會及易學堂聯合主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清明活動。在122年歷史的福建公冢“百年適成亭”舉行另類的民俗演祭,顛覆一般人對義山只是陰森墳場,或一年一度只是為了掃墓才光臨的刻板行為。

百年適成亭確實是個難得的場地,大跨距,出檐深,沒有舞台,但石砌大平台提供了無限的活動空間。匾額,3塊巨石屏碑刻,一尊創始人李丕耀石雕像及末代皇帝帝師陳寶琛楹聯,都是現場自然又充滿歷史感的背景。

民俗演祭綜合清明民俗,峇都眼東福建公冢講解,中阮、華樂演奏,道士音樂和裝置藝術等等,重頭戲是一場行為藝術表演。

作曲家余家和現場垂眼吹簫,低吟晉文公的悲情;長凳的另一端是DJ張吉安以乩童之軀化身介子推,在充滿張力的卡帶線索牽動下,“解放”復焚燒清明詩,與此,撒落的大紅花瓣和忽然唱起的國歌,可都是對當權者“勤政清明”的祈喚。

星洲日報/張圖寫意.陳耀威.2008.04.13

Friday, February 1, 2008

“米老鼠”駕臨紅色靠邊站‧


“米老鼠”駕臨紅色靠邊站‧年初一宜穿木土色

易學堂主持人鄭錦華:“不管是任何生肖,今春紅色似乎無法大顯神威,反而青綠色和米黃色大行其道。”

年初二為戊寅日,納音屬土,各生肖的吉利顏色分則以白、淺藍、綠及淺青為主。

這一天是甲辰日,納音屬火,本命五行火的人應穿著藍色來消滅火氣。


來到壬辰日,納音屬水,本命屬水的人宜採用文木(淺青)色,以水來生木。


針對12生肖在五行(金、木、水、火、土)日,以及本命五行的男女今年宜採用的吉利顏色。


新春吉利顏色。

戊子年開工吉日及各生肖衣著吉利顏色


根據易經,“戊子”為“土老鼠”,土為米色或黃色,所以明年的老鼠可以稱為米老鼠。但是這隻可愛的米老鼠似乎對紅色不怎麼喜愛。不管是任何生肖,今春紅色“失威”,青綠色和米黃色大行其道。

易學堂主持人鄭錦華接受《大北馬》訪問時說,今年年初一為“丁丑”納音“水”日,地支五行屬水鼠、豬;地支五行屬木的虎、兔,以及地支五行屬火的蛇、馬,最吉利的顏色是綠和淺青。至於地支五行屬土的牛、龍、羊和狗;地支五行屬金的猴和雞,則以穿著黃米色的衣裳較討好。
“來到年初二(戊寅日)和年初三(己卯日),納音屬土,各生肖的吉利顏色分則以白、淺藍、綠及淺青為主。”

鼓勵立春也穿新衣裳

鄭錦華說,直到年初四和年初五,才稍微見“紅”,但也不是所有生肖可以穿著大紅衣裳,只有生肖牛、龍、蛇、馬、羊和狗的男女,才適合穿紅或淺紅的衣裳。其他的生肖(鼠、虎、兔、猴、雞和豬),還是鼓勵以穿白中帶藍或淺藍為主。

他認為立春(陽曆2月4日)是戊子年的第一天,而丁亥和戍子交節的時間剛好是戍時(晚上7時16分),而立春更被視為春節的第一天,華裔同胞更應該重視,鼓勵在那一天也穿上新的衣裳。

削弱過旺木氣
鼠年宜多用金

鄭錦華解釋,戊子年是一隻土老鼠,它的流年八字為4木、3火、1水,納音為3火1水,五行獨缺金,所以明年宜多用金,來削弱過旺的木氣,同時也符合了鼠年天干土生金的原理。也因為火過旺,宜多用文水(藍灰) 來減弱火氣,澆濕乾土,使土能生金。

鄭錦華:術數界相信
八字五行屬性影響個人


鄭錦華說,術數界相信,一個人的八字五行屬性,對於其性格、待人處世、積極或消極的人生觀念,甚至從事的行業都有一定的影響。

他認為如果我們清楚自己的八字屬性,即是知命,並瞭解其中八字五行的作為,為生命解碼,基本上才稱得上認識自己。從認識自己開始,就能瞭解本身的長處或不足的地方,再用積極、樂觀及好學的精神,提升自己,這是術數界所鼓勵的正確人生觀。

他也認為生活中日常接觸的顏色,就是對八字有所影響的其中一種磁場,從生肖到本命五行屬性,延生到五行顏色(木屬綠、火屬紅、土屬黃、金屬白、水屬黑藍的搭配,如果運用得宜,顏色對啟運方面有很大的幫助。尤其對平時就會存好心、說好話、作好事的人,更能顯見功效。

他也鼓勵大家一定要多積德行善。

星洲日報/大北馬‧2008.02.01